她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事业也颇有成就的年轻女性。由于儿时父亲对她简单粗暴,母亲也常对她置之不理,使她一直想望着将来自己能有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呵护她的丈夫。
25岁时,她与一位性情温和的男子结婚了。婚后,丈夫对她百依百顺,喜怒哀乐都围着她转。但她却仍然对丈夫不满意,经常对他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对自己的婚姻也常常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忧和疑虑。结婚快5年了,她仍然不敢要孩子,担心不稳定的婚姻会给未来的孩子带来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创伤。
在极度的苦闷之中她走进了心理医生的诊室,在安静的诊室里,当她讲述着童年的坎坷经历,讲述她父亲如何粗暴地责罚她时,眼泪不止一次地顺着面颊流了下来。在医生耐心地询问下,她讲出了对丈夫的感觉:"他虽然对我百依百顺,一切都围着我转,但他让我感觉不到力量,他引导不了我,不能给我一种安全感。更奇怪的是,当他对我特别好时,我会感到他很陌生,这让我非常紧张,我既希望他对我好,同时又非常害怕他对我好,真是太矛盾了?"她用困惑的目光望着医生,象孩子似地期待着反应。
医生的分析和解释:
一个女人对丈夫的选择和相处的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她幼年时和父母亲、特别是和父亲的关系的影响。对一个女孩来说,对父亲的了解和认识也就是她对男人的了解和认识的开始。简单粗暴的父亲几乎没有给过她慈爱、没有给过她信任感,她记忆中父亲的形象大多都是在被父亲责罚时留下的。因此,在她的内心世界中,父亲是一个有力量的,但也是一个简单粗暴的男人,这种儿时留下的印记逐渐泛化成潜意识中对男人的理解和定位。虽然父亲简单粗暴的方式伤害了她,但他能约束她,使她不敢太淘气、不敢做任何出格的事,这就是她感受到的力量感和安全感。因此,丈夫对她的体贴和谦让反而使她无所适从、觉得没有激情,甚至没有安全感。
医生的一番解释使她如梦初醒,她想起曾不止一次地对丈夫说过:"我不喜欢你这样百依百顺,我需要你来约束我,给我力量感"。当丈夫偶尔对她发脾气时,她反而会感到特别高兴。"那么就是说,是因为我自己对男性的理解和认识有偏差才对丈夫不满的?"她仍然用疑惑的目光望着医生。
医生建议她回去以后仔细考虑一下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客观地评价一下丈夫的男子气,并对她说:"至少我们都承认,谦和、大度的男人不一定没有力量和勇气,冲动粗鲁的男人也不一定都是英雄好汉"她似有所悟地点点头,带着满意的微笑离开了诊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