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和体育素有渊源,早在美国石墙运动之前,女同性恋和体育运动的纠葛就已经在提醒着主流的异性恋社会,性少数者其实就在他们身边。
女性和体育之间的关系历来颇多曲折。社会的当权者喜欢把在任何领域有所建树的女性贴上“男性化”“不自然”的标签,而在体育界,出手不凡的女运动员就更是需要小心,以免自己的勇于竞争和高超技艺成为这种负面标签的借口。
从1930年代的Babe Didrikson到1970年代的Billy Jean King再到新千年来临之际的大学生运动员们,一直都有杰出的女运动员被风传是女同性恋者,哪怕她们自称异性恋甚至嫁为人妇也无济于事。虽说这些传言的初衷往往是诽谤中伤,但很多时候它们也不乏真实的一面。
体育运动和女同文化
女同和体育之间的纠葛可谓一言难尽。有人认为正是体育运动的单一性别环境吸引了年轻的女同性恋者,也有人说体育给年轻女性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让她们能够超越极限和发挥才干,这是很多传统的“女性化”活动无法企及的。
无论原因如何,体育运动都是女同文化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垒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很多地方的女同社群中,垒球都是一个颇受欢迎的项目。事实上,加入本地的女同垒球队常常是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同性恋者发展圈内社交的第一步。
在美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垒球联盟,而每个联盟都会为女同性恋们“量体裁衣”,例如允许队员轮流执教,或者根据各个队员的体力强弱和技术特点来对比赛规则进行调整。
通常来说,不管是亲自加入垒球队伍,还是为大学的女子球队加油助威,再或者欣赏Martina Navratilova在电视上大力发球,美国的女同们往往都对赛场上的各路女将垂注有加。不幸的是,恐同和歧视却让不计其数的女同性恋运动员们不敢轻易公开性向。
“被出柜”
在那些公开自己性倾向的女同运动员中,有不少人是“被出柜”的。1981年,捷克出身的网球运动员Martina Navratilova向一位记者透露,自己是双性恋者并且正和一位女同作家Rita Mae Brown拍拖。很快她就发现自己的秘密见诸全美的报章。虽如此,她仍然对自己的性倾向保持沉默直到1991年,当年她因为和当时的女友Judy Nelson分手而闹出沸沸扬扬的同居生活费官司。
另一位出柜的网球运动员Billy Jean King也是在1981年被她和前任女友的官司曝光性倾向的。但即便官司尽人皆知,King还是直到十余年后的1998年才不再继续否认自己的女同身份。
相关阅读